□蒋璟璟广州华鑫
两次招聘,一份名单?2023年12月,包头市委讲师团曾进行过一轮面向社会公开引进高层次和紧缺急需专业人才的招聘活动广州华鑫,当时因被举报中止。然而,今年2月份再次招聘发布的公示名单中,3名通过面试的考生姓名,与此前因举报被中止时入围面试的考生姓名居然一致。7月4日,包头市委讲师团就此事通报:已依法依规启动调查程序,并将及时通报。(澎湃新闻)
不能说似曾相识,只能说一模一样。时间间隔一年半之久的两次招聘,三个一模一样的拟录取名字,所有这一切,都令人浮想联翩。要非硬说是巧合,未免有侮智商之嫌了。此事中,特定的岗位、特定的人,大有“双向奔赴”“非你莫属”的意思。这大概率不是命中注定,而更像是“默契约定”。诙谐的是,这一招聘尽管冠以“紧缺急需”之名,实际操作中,却还是不惜搁置、等候那么久,只为招到“对的人”。那么,到底是缺不缺、急不急呢?这就挺玄学的。
毕竟是事业单位、涉公职位,这是众人眼里的优质工作。可想而知,对此的竞夺,必然是很激烈的。该招聘,先后两次被人举报和网曝,这本身就说明,其被人盯上了、咬住了。有人暗中死磕到底,有人明着大玩猫腻,两股力量彼此较劲,最终导致了相关招聘一再流产,直至引发舆情。民间监督的力量,在此事上展现出了极大的韧性,这除了是出于公心、正义感,想必还是肇始于具体的利益之争。那些自认被剥夺了公平竞争机会的人,自然意难平。
包头的此次招聘,除了“结果雷同”太扎眼、太可疑,其整个的过程自始至终其实都很反常。比如说,明明是很普通的招聘,非要选择走“引进高层次和紧缺急需专业人才”模式。事实上,其招聘的所谓“法学”“视觉设计”“新闻传播”类人才,明显并没有那么高层次和紧缺。相关部门之所以选择这条路,是不是为了“特事特办”“速战速决”呢?我们看到,引发巨大争议的这一招聘,只要求面试——绕开了笔试、精简了程序,有些事也就“好办”了、也就办歪了。
“两次招考,名单雷同”,加之种种蛛丝马迹,网友当然有理由猜测纷纷,诸如“萝卜招聘”“因人设岗”之类的质疑此起彼伏。而在以往一些案例中,类似“定向捞人上岸”的招聘,往往也存在“先上车,再补票”“走完程序,解决身份”的因素。既然包头市委讲师团已经表态“依法依规启动调查程序”,我们不妨拭目以待广州华鑫,看看即将揭晓的真相,是否又一次印证了公众的猜想。
顺阳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